2009年4月15日 星期三

Tokina AF193 19-35 f3.5-4.5 試鏡

小廣角到標準焦段. 可用光圈. 成色自然. 對焦快速.
Regor總評: 現任AF鏡頭蓋(大碗的)

話說從Film時代, 走向Digital時代, 帶來了一些改變, 是好的. 也有遺憾的. 好的是APS-C讓大家的鏡頭變長了XD(你懂就好). 差一點的是數位鏡成像圈小了點. FF不能用. 這隻鏡頭也是個遺憾. 本來好端端就是入門廣角鏡. 從19mm廣角到35mm. 結果這APS-C把人家搞成 29mm到53mm, 這個不三四的焦段. 害人家何去何從呢~~~~ 想想人家當初可是 ultra wide angle zoom 咧~~

口徑:77mm
11群13枚
最短對焦距離:40公分
重量:400克

這隻鏡的手感不重, 摸起來有塑膠感, 不過tokina的塗裝不錯, 讓它質感看來還不錯. 搭配77mm的口徑, 看起來挺威風的. 偽內變焦的設計, 前端濾鏡不轉動, 整體鏡身不因變焦而伸縮. 變焦環的手感不錯, 且大小剛好. 變焦不拖泥帶水, 對焦中的速度感覺蠻快的. 不過對焦聲不小. 成像品質在我看來不能算銳利這一派別, 只能說他柔美的成像是屬於浪漫派別. 因在K10D上測試, 網路上說邊角成像不佳的現像我沒見到.(因成像圈的緣故)

19mm 和 35mm 的透視感比較

廣角的視野. 成像不差

發色自然, 邊角的成像不差. 廣角端有點變形.


這個紅色. 算自然呈現的.

最近對焦40cm. 好用.
參考:
User review
http://www.fredmiranda.com/reviews/showproduct.php?product=240&sort=7&cat=40&page=1
跟sigma比
http://www.tawbaware.com/sigma_tokina_ultra_wide_test.htm
review
http://photo.net/filters-bags-tripods-accessories-forum/002TZF

2009年4月12日 星期日

2009年4月10日 星期五

SMC PENTAX 100mm f4 Macro 試鏡


入門微距鏡. 百微俱樂部. 放大率1:2
Regor總評: 它是隻百微

正所謂微距無弱旅, 凡是夠膽稱得上是微距鏡, 成像就有標準之上的水準. 而100mm這個焦段正是適合微距鏡的焦段, 離被攝物不會太近, 重量又可以做得很輕, 所以手持也不會有太大的抖動. 加上全金屬鏡身, 紮實的手感, 行程較長的對焦環, 手持拍小花. 小草. 小蟲. 都很適合. 可惜它最大只有f/4的光圈, 而放大率為1:2.

這隻是Pentax的K鏡. 所謂K鏡. 就是在 Pentax M42生產末期, 且在M鏡生產之初, 所生產的手動鏡通常稱之為K鏡, 一般來說K鏡在鏡頭銘版寫的是大寫 SMC PENTAX, 而M鏡是寫小寫 smc Pentax-M. 因為K鏡生產的時間較短, 所以比較稀少, 因而珍貴些. 而一般來說, 相同設計規格的鏡頭K鏡會比M鏡有更好的解像力.

P.S. 大陸網友習慣把100mm焦段的微距鏡稱之為百微.

口徑:52mm
3群5枚
最短對焦距離:45公分
重量:370克

f/4光圈全開的蒲公英. 別有滋味

構圖角度抓得不錯

這隻看久了有點噁心....



2009年4月8日 星期三

Tokina 28-70mm f/2.8 試鏡《亂拍篇》

昨天把機身調焦之後, 看到下午有陽光出現, 馬上拿著去頂樓隨手測一下.... 順道當做是試鏡的第一篇 :D

這張是在測移焦的. 看來經過機身工模調整. 準的很呀~~~~~

身為標準變焦鏡, 就先從28mm廣角開始.

再來看看70mm端時, 背景的散景漂不漂亮.

聽說這隻老鏡徧冷調. 黃藍發色比較強

跟太陽公公直接對幹. 結果是慘不忍睹. 一片矇又有斑謝謝觀賞. 請期待下篇的測試照.

2009年4月6日 星期一

K10D機身調焦全記錄

玩了好一陣子的手動鏡, 就快要練出"火眼金睛"和"抓焦龍爪手"了, 總是認為我家的K10D是無敵的, 直到有一天帶著28-70出去拍拍, AF鏡終於可以自訂對焦點, 所以就一直的按, 不停的選, 每一個構圖都選了恰恰好的對焦點, 沒想到~~~~~~回家一看差點吐血~~~~~~對焦跑光光~~~~大半相片都是糊的 T_T~~ 才想起前陣子, 朋友問說我的K10D有沒有跑焦的災情.......挖娘喂~~~~趕緊再拿出10-20來試試......這下真是確定移焦了....只好打開電腦, 開始寫這篇啦, 希望各位朋友, 也檢查一下你們家的愛機有沒有跟我一樣的病徵喔!!!

1. 測移焦 (測試是否移焦, 跟抓到移焦大略的量)
2. 開工模 (開啟機身的工程模式, 一般要搭配特定的Firmware)
3. 調焦+測試 (設定工模裡的調焦選項, 調完再測, 測完再調)
4. 收工 (測試對焦準確後, 關閉工模, 快快樂樂去拍照 :p)

1. 測試移焦
調焦之前要先有測量的工具, 不但可以知道對焦點的位移前後, 或位移的量, 在調焦之後, 也要用這個工具來測試調整的數值正確與否. 測焦的工具有很多種. 除了以下可以列印的版本外, 也可以用尺, 或是擺放一些小物來做測試. 不過方法很多, 原理只有一個, 就是靠對焦點和景深的關係來測量. 當一個點對焦完成時, 照片中最清楚的部位應該是對焦到的地方, 而前後會漸漸模糊. 靠這個方式來量測相機認為的對焦點和照片中實際的對焦點是否吻合. 測試時要多試幾隻鏡頭, 也知道是機身移焦還是鏡頭移焦的問題.

A4一張. 平面對焦測試圖
http://focustestchart.com/focus21.pdf
組合式對焦測試器.
http://www.dchome.net/viewthread.php?tid=284785&extra=page%3D1
方便型組合對焦器. A4一張就好. (推薦!!! 方便好用)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164&t=266783




2.更新軔體 + 開啟工程模式
經過測量, 發現有移焦的現像, 就要開始調整身的參數來調焦了. 不過一般機身裡是不會有這個功能的. 這個功能通常是給工廠生產時在校準用的. 也因為如此, 所以這些功能被稱為工程模式. (工廠生產用, 或是給工程師維修時使用)

如果想要用這些功能, 一般是會有組合鍵, 透過某幾個按鍵一起按來開啟. 像是K10D早期1.10版.
第二種方式是透過破解版的韌體, 來開啟這個功能.
目前K10D是透過連接電腦的USB傳輸線, 搭配hack的軟體來開啟工程模式. 在以下PFC的連結裡有載點和使用說明.

PFC有詳細的說明和載點
http://forum.pentaxfans.net/showthread.php?t=63947
國外的消息
http://forums.dpreview.com/forums/read.asp?forum=1036&message=27855376
回復到前版的軔體
http://ricehigh.blogspot.com/2007/09/how-to-get-back-to-older-version-of.html


開啟工模後, 多出來的三個選項

3. 調焦 + 測試 + 調焦 + 測試
如果對焦點往後移, 也就是所謂BF(Back-focusing), 就把數值加大為正數
如果對焦點往前移, 也就是所謂FF(Front-focusing), 就把數值減小為負數
設定完成後, 趕快試一下. 結果不準的話, 就再調, 調完再試. 直到滿意為止.

PFC有更詳細的說明.
http://forum.pentaxfans.net/showthread.php?t=44397

我大約調+190

4. 大功告成
明天趕快出門去試鏡囉~~~YaBee~~~~

2009年4月1日 星期三

Cosina 28mm f2.8 for P/K-A 試鏡


自動光圈, 小廣角兼微距, 輕量化鏡身, f/2.8好用
Regor總評: 最佳鏡頭蓋

因緣際會之下, 入手這隻28mm的小廣角. 是由Cosina出產的自動光圈鏡頭. 也就是Pentax俗稱的A鏡. (Auto Aperture). 初拿在手上, 感覺不是很重手, 想必使用不少塑膠件, 不過話說回來,輕量化也算是個優點. 裝上機身後, 從觀景窗看出, 確實廣角的感覺有到位, 有張力的效果比人眼視覺加強了一點, 陰天時隨手一拍, 色澤有些平淡, 反差有點低, 感覺像是日系一些老鏡, 鍍膜效果不強的感覺, 不過在晴天和室內的時候, 發色的問題就有改善了. 不錯不錯. 晴天專用鏡. 另外, 它最近對焦大約有到20cm左右, 小微距在室內拍攝一些小物時, 還蠻好用的 :D

在這裡介紹一下什麼是 A鏡. 這是Pentax有的叫法, 因為大多數Pentax的鏡頭一直有保留光圈環, 目前只有DA系列(純數位用鏡)沒有光圈環, 好處是使用以前的純機械底片機身時, 可以手動調光圈, 沒有自動對焦, 光圈可以手動控制, 而不是一直使用最大光圈拍攝. 哈~~~Pentax真的是最照顧老機老鏡的好廠商呀~~ 好....回到主題A鏡, 所以在轉光圈環時, 有一格會標示為A, 就是自動光圈, 由機身來控制光圈大小, 而且光圈值會存在EXIF裡. 圖下就是 A 標示的樣子. 通常在做到光圈環的最後一個檔位裡.


Cosina 以前可能大家比較陌生, 不過最近隨著福倫達的新鏡問市, 大家又才聽到這個品牌 (Voigtländer的新鏡其實都是Cosina取後德國人的授權設計而生產販售的), 在Wikipedia裡可以看到Cosina的詳細歷史, 它是一家日本的廠商, 從事機身和鏡頭的代工已經有好幾十年的歷史了 Cosina CX-2 被俄國人模仿去做成大家愛玩的 Lomo LC-A. 現任社長是小林博文, 福倫達新鏡就是這位英明的社長大人時代下的產物. 除此之外, cosina 跟 蔡司Zeiss 和 Leica 都是有關系的喔~~~好!! cosina 介紹到此告一段落, 有興趣請到wikipedia看看, 十分詳細喔.

f/2.8自動光圈真的比M手動鏡方便一點.

跟太陽對幹, 效果竟沒有想像的差!?!?!

28mm的焦段, 讓APS-C也感受得到廣角的fu~
有Macro功能, 小廣角焦段在室內拍靜物十分合適

f/2.8 在室內也很夠用, 散景soso不能要求太多

1:1 crop 無縮放, f/8 銳利度有出來

有日系鏡清淡的口感. 不油不膩

陰天時反差降低許多

參考:
cosina
http://en.wikipedia.org/wiki/Cosina
DA, DFA差異
http://forum.photosharp.com.tw/FORUM/ArticleList.aspx?ForumId=4&TopicId=120177